志愿服務是展現一座城市文明風尚的新標志,志愿者是文明城市建設的生力軍。在柔剛街道正東社區就長年活躍著一支由社區網格員組成的志愿者團隊,許巧艷就是其中一員,自加入志愿者隊伍那一刻起,她始終奔走在大街小巷,用實際行動傳遞文明、傳遞愛心,與廣大市民一道共筑文明新風尚。

一大早,柔剛街道正東社區志愿者許巧艷就開始了她忙碌的一天。今天前往的第一站就是她負責的安居印象小區,這里常住居民有2000余人。由于建立時間早、常住人口多等因素,安居印象是大家公認的“管理難度較大”的小區。眼下由于正值花生、芝麻等作物的收獲季節,為了既能讓居民的谷物得到合理晾曬,又不影響交通出行,許巧艷通過跟社區協商申請后,得到一個解決的好法子。“趁著中午這段太陽特別大的時候,就趕緊弄出來,弄到僻靜的地方,不影響交通、不影響行人通行的地方。”許巧艷說。

從小區出來,許巧艷又開始巡察自己負責的第六網格。從濱江南路印象段到興業路紅綠燈處,她負責的這一片網格有不少臨街店鋪,從勸導店主做好門前三包,到幫助沿街商鋪整理物品,每天上午這個片區會花去她2個多小時。許巧艷坦言,1年前自己還是個白白凈凈的漂亮姑娘,如今這短短幾個月自己就曬黑了不少,雖然付出了很多,但是工作帶給她的滿足感卻是其它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的。

許巧艷說:“剛開始遇到大家都不理解,畢竟天南海北來做生意的人,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后面經過我們不斷的努力,大家對于這個坐商歸店,都能夠很積極主動,從以前被動地我們去勸說,到現在大家都能夠很主動地做到這一點,這都是我們取得的相當大的成就。”“做好清潔衛生,衛生門前三包要做好,這是最主要的,大家的城市大家要共同愛護。”商鋪老板袁建輝給我們說道。

結束了室外的火熱“旅程”,許巧艷終于可以轉戰室內,剛一踏進社區大門,前來求助的居民又攔住了她。處理完這件事情,時間已經過了中午12點。“她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有什么喊到她,她都是不厭其煩地給我們講解,所以說給我們的印象特別好,感覺到她特別能吃苦耐勞。”同事阮麗鳳說。

匯聚點滴力量,共筑文明城市。作為一名志愿者、社區網格員,35歲的許巧燕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為安居的蓬勃發展貢獻了一份榜樣力量。她說:“以后也將一如既往地把上級安排的各方面工作,兢兢業業地做好,為安居的發展貢獻自己一份有限的力量,讓我們安居更加美好、大家生活得更加幸福。”(圖文/羅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