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成渝,遂潼先行。2020年3月10日,遂潼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遂寧召開,兩地簽訂了“1+N”系列合作協議,遂潼一體化發展由此開啟新的篇章。
一年來,遂潼兩地勠力同心、務實推進,協議落地落實——遂渝擴容、涪江復航穩步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批重大項目涪江干流梯級渠化雙江航電樞紐工程開工并加速建設。
一年來,一體化建設蹄疾步穩,喜訊不斷。兩次召開遂潼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會議制定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重點任務清單、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率先獲批設立、遂潼快捷通道遂寧至老池段預計今年建成通車。
一年來,遂潼合作碩果累累。川渝首條跨省際公交線路和商務快客開通,兩地實現景區門票互惠、公交“一卡通”、公積金互認互貸、干部互派掛職。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直接提到遂寧的事項達8項之多。

▲通港大道建成后將有效促進遂潼兩地經濟聯動發展。何飛/攝
新考題·新機遇
——高位推動贏得先機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融入成渝,遂潼一體。”市委、市政府果斷選擇,快速行動。2020年1月7日,“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遂寧高質量發展”大討論等系列活動深入開展。隨后,兩地正式組建“推動遂潼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和8個專項工作組。
2020年3月5日,市委書記邵革軍赴船山區、遂寧高新技術產業船山園區和重慶市潼南區米心鎮,調研遂潼一體化發展和遂潼新區概念性規劃,力爭把遂潼一體化發展的藍圖描繪得更加美好生動,更加務實可行。
2020年3月10日,遂潼兩地在我市舉行遂潼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商討遂潼一體化發展事宜,簽訂遂潼一體化發展“1+N”合作協議。
遂潼一體化由此從謀劃走進實質合作階段。如何推動合作協議落地落實,實現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遂潼兩地黨委政府將遂潼一體化發展建設作為當前政治任務、中心工作和“頭等大事”強力推進。
作為一項重要議題,市委七屆十次全會、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持續強化“在成渝地區實現中部崛起”的目標,明確“打造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的任務。
2020年10月16日,市委書記邵革軍,市委副書記、市長鄧正權率遂寧市黨政代表團赴潼南區、銅梁區考察,并與潼南舉行遂潼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
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我市在成渝地區“群雄博弈”的賽道上,搶抓新機遇,實現新發展,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率先獲批設立,遂寧地區生產總值全省排名連升3位。
新作為·新氣象
——“雙城記”變“一體化”
“以前搭載摩托車,既不安全也不方便;現在坐公交省錢、安全又舒適。”經常到重慶市潼南區崇龕鎮趕集的安居人薛永明,對我市開行首條跨省農村客運——安居往返崇龕鎮客運班線感觸頗深。
一體化發展,交通當先行。一年來,遂潼兩地首條跨省城際公交線路開行、遂潼快捷通道加速建設、遂寧安居民用機場加快建設、G246遂寧至潼南等項目列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遂潼兩地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群眾出行更加便捷,兩地交流更加頻繁、更加深入。

▲遂潼兩地首條跨省城際公交線路開行
此外,兩地還在機制體制、產業發展、協同創新、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方面重點發力并取得豐碩成果。
——一體機制共建。建立“決策層、協調層、執行層”三級運作機制,率先成立遂寧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共同編制先行區總體方案,建立一體化發展規劃體系,國土空間、產業發展等專項規劃取得階段性成果。有序推進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重點任務涉及的59項重大項目和事項。
——優勢產業共興。謀劃建設遂潼涪江創新產業園區,布局臨港產業園、三方四地飛地園區、天然氣綜合利用產業園、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園中園”。簽訂遂潼天然氣產業園項目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共同打造10余條精品線路,實現景區門票互惠。
——協同創新共推。深化遂潼兩地科技交流合作,推進大型科學儀器等科技資源和平臺共享,新增儀器5880臺套。聯合開展創新創業在線培訓,共同舉辦首屆遂潼杯創新創業大賽。
——生態環境共治。簽訂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發展協議,實現涪江流域生態環保聯合執法、防汛減災聯防聯控。
——公共服務共享。共同打造成渝中部職業教育基地,四川文軒職業學院加快建設,四川能源職業學院開工建設;推動醫療資源共享,開通醫療救治綠色通道,共同打造區域性醫療中心;實現社保無障礙轉移接續,新增開通跨省異地住院直接結算定點醫院共計50家;辦理川渝兩地戶口便捷遷移415筆、養老保險關系相互轉移服務1120人、公積金互認互貸69戶1546.96萬元。
從“雙城記”到“一體化”,遂潼發展謀定而動、一路領跑,“中部崛起”勢頭更加強勁。

▲遂潼共飲一江水(資料圖片)
新動能·新征程
——遂潼一體化發展加速推進
2020年12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和重慶市人民政府聯合發文,批復同意設立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
如何更好地推動先行區建設?《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總體方案》明確指出,遂潼一體化發展重點要聚焦五個一體化、雙中心、三走廊、一園區建設,做大做強遂寧中心城區、潼南中心城區,打造現代產業創新走廊、涪江生態綠色走廊、瓊江鄉村振興走廊,建設遂潼涪江創新產業園區。
方向愈明,行之愈篤。各地各級各部門甩開膀子、邁開步子,行動更加堅定。
走進位于安居區磨溪鎮的中石油遂寧天然氣凈化有限公司生產區間,幾乎看不到操作工人的身影,看似冷清的凈化廠區,實則一片繁忙。安居區經科局相關負責人說,遂潼兩地還將在安居區西眉、磨溪片區和潼南區田家片區共建遂潼天然氣產業園區,共同打造遂潼天然氣產業集群。
“遂潼天然氣產業集群是遂潼產業發展一體化的客觀體現,也是遂寧重點聚焦的‘五個一體化’重要內容,還是遂潼涪江創新產業園區的規劃范圍。”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夏海榮說,遂寧將重點聚焦基礎設施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生態環保一體化、機制創新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等“五個一體化”,重點編制好發展規劃、空間規劃、產業規劃,全力以赴推動遂潼涪江創新產業園區建設,制定實施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遂潼一體化發展2021年十件大事、民生領域行動方案等“三張清單”。
基礎設施方面,加快推進遂潼大道、遂潼沿江通道等前期工作,啟動南遂潼高速公路建設,加快雙江航電樞紐工程。
產業發展方面,全面啟動遂潼涪江創新產業園區建設,加快建設遂潼工業園、臨港產業園、天然氣綜合利用產業園、現代農業產業園和飛地園區,全面助推天然氣、智能制造、現代物流等特色產業加快發展。
機制創新方面,共同組建遂潼涪江創新產業園區投資發展公司,以“一園多區”的組織模式和“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的建設模式,積極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新機制。深化與天府新區、兩江新區等國家級發展平臺協同聯動,探索總部、研發在重慶、成都,生產基地、轉化、中間配套在遂寧、潼南的協同發展模式。
生態環保方面,建立健全涪江、瓊江流域聯合河長制,加大小流域污染防治力度。協同開展區域重點污染物治理和重污染天氣應急行動。聯合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跨界轉移等違法犯罪活動。
公共服務方面,探索設立遂潼便民服務大廳等16個領域先行先試,共同打造遂潼教育一體化發展改革試驗區。推動兩地醫院建立遠程醫療、雙向轉診等合作機制。持續推進兩地社保關系異地轉移接續、公積金互認互貸,擴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范圍。(來源:全景遂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