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加力擴種大豆油料,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2022年,安居區創造了全國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高產紀錄,如何確保玉米大豆持續穩產高產,安居區借力農業專家“最強大腦”,探索可供推廣、復制的四川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高產樣板。

近期溫度回升,雨水增多,是川中地區春播玉米的關鍵期。連日來,安居區石洞鎮雙祠堂村的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也拉開了玉米播種的序幕,旋耕機、播種機在地里來回穿梭,一幅春日耕種正當時的繁忙景象映入眼簾。

安居區奉光榮家庭農場農場主奉歡說:“今年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做好引領示范,我們引進了新的智能輔助執行設備和新的玉米品種,接下來要做好田間管護,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爭取在今年再創佳績。”

與此同時,四川農業大學專家也深入田間地頭,就玉米株距行距、科學管護等進行現場指導。“今天播種情況是三年來最好的一次,嚴格按照標準規范進行,我們有信心今年再破高產紀錄。”指導現場,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雍太文擲地有聲。

據悉,今年是安居區與四川農業大學合作開展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試驗的第三年,在試驗區采用選配品種、縮株保密、三行大豆兩行玉米的核心技術等。去年試驗區玉米折合畝產617.66公斤、大豆畝產高達180.2公斤,創造全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記錄,實現了“玉米不減產,增收一季豆”的目標。

四川農業大學教授王小春說:“在去年的基礎上,我們加大了技術投入,更嚴格按照田間配置、技術規范實施,今年的產量目標是玉米要實現650公斤,大豆能夠突破200公斤的高產。”

作為全國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41個試點縣(區)之一,今年安居區將充分利用“1+6+N”農事綜合服務平臺,落實專家團隊搞好技術培訓指導,調動更多業主和農戶參與種植,穩步擴大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面積,力爭完成6.5萬畝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示范推廣,為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貢獻力量。

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雍太文表示,今年,安居區將在去年創造全國大豆帶狀套作的高產紀錄之上,結合農業農村部提出的大豆和玉米的單產提升工程,進一步進行雙高產的創建,力爭通過技術示范,進一步帶動四川丘陵地區乃至全國同類型地區高產示范建設。(圖文/張勤寶 陳霜 王卓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