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增進民生福祉是貫穿始終的主線。今年以來,柔剛街道結合自身實際,加強社區陣地建設、發展壯大特色產業,用心用情切實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年關將至,近段時間柔剛街道黨工委書記蔣興林時常到轄區的各個社區了解居民的生產生活問題。今年2月,新建的黨群服務中心建成投用,近500平方米的服務中心圍繞居民議事、黨建會商、志愿服務等方面,打造一體化綜合服務平臺,為不同群體提供不同服務。
“以前這個地方都比較窄,光線不好,配套設施也不是那么齊,現在配套設施也很齊,地方也很寬服務也比較全面,辦理業務也很方便。”柔剛街道雙林橋社區居民田文碧說。
在蔣興林看來,社區陣地建設既要著力彌補硬件短板,又注重解決機關化、形式化、辦公化等“軟件”問題,讓群眾喜歡來、愿意來、經常來。近年來,柔剛街道的8個社區,已有5個完成了陣地新建,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除了加強陣地建設,產業發展更是關系民生福祉的大事。今年,塘河社區的2000余畝沙田柚進入成熟期,種植戶喜獲豐收,但豐收的背后也飽含了柔剛街道干部的辛苦付出。受今年疫情和干旱天氣的影響,沙田柚的產量和銷量都曾出現過問題。為破解難題,柔剛街道通過聘請農技專家送技術、多渠道找銷路等方式,確保村民豐產增收。
“組織了群眾培訓,技術上有所提高,從全村來看,沙田柚產值收入是將近200萬元,比往年還增收了10%。”柔剛街道塘河社區支部書記兼主任曾大好說。
“老百姓唯一的支柱產業我們一定要把它保護好,發展好,第一個是技術支持,第二個是銷售最難,因為疫情,很多東西都只能在當地銷售,需要我們在外面去聯系,生產出來賣得掉,才能有發展的信心。”柔剛街道黨工委書記蔣興林說。
近年來,塘河沙田柚已發展成為安居區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引導416名農戶抱團發展沙田柚產業,為農戶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未來,柔剛街道將在黨建的引領下,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抓好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持續繪就群眾幸福底色。(文/陳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