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川造”大豆的增產秘密武器——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被農業農村部明確在全國推廣,2022年四川省推廣310萬畝。今年,安居區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推手,加大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創新經驗做法,強力推動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落細,助農實現“一地雙收”。
這段時間是大豆收獲的季節。在石洞鎮雙祠堂村的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基地里,放眼望去,連片農田皆是金黃。一大早,奉光榮就帶領10多位村民收割大豆,正式拉開了大豆豐收的序幕。
“我想自己留種,今天用人工收就是留種的,人工收稍微曬一下,破損率要低一些,保證了明年種子的出芽率。”奉光榮家庭農場農場主奉光榮說。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的核心是2行密植玉米帶與3行大豆帶交替復合種植,受光空間為立體多面受光,玉米帶與大豆帶年際間輪作,耕種管收機械化作業,做到“玉米不減產、多收一茬豆”。作為這項技術的受益者,奉光榮算了一筆賬,通過帶狀復合種植技術,他的玉米平均每畝產量900多斤,大豆平均每畝產量280斤左右,相比純種玉米模式,不減少玉米產量的同時,每畝還可以多收大豆,實現綠色增糧增產。
“今年我們玉米和大豆都獲得了豐收,主要源于縮株增密、擴行增光這個技術,用這個技術一畝可以種3400至4000株,株數增加了,基本苗夠了,還有植物的采光性好了,所以奪得了高產。二是這個技術能夠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對于我們老百姓來說降低了成本。”奉光榮家庭農場農場主奉光榮說。
今年以來,安居區大力宣傳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示范種植經驗,持續引進培育業主和農戶參與種植示范。目前,全區共發展10000畝大豆核心產區,并輻射帶動全區18個鎮發展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30000畝,今年大豆預計可實現增產600噸以上,增收420萬元以上。
“依托四川農業大學這個技術,把我們這個基地做好,起引領示范帶頭作用。二是我們搞農事服務,把這個技術和機械都帶過去,讓他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讓老百姓種更多的地,增加他們的收益。”奉光榮家庭農場農場主奉光榮說。
安居區是全國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41個試點縣(區)之一,同時也是四川省重點打造的大豆生產“一區五線”中“一區”的三角核心區。接下來,安居區還將繼續總結提煉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生產和管理的先進經驗,充分利用全區“1+6+N”農事綜合服務平臺,調動更多業主和農戶參與種植,穩步擴大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面積,助推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文/何田)